邢台市,简称“邢”,旧称邢州、顺德,位于京津冀区域冀中南地区中心,西依太行山与山西毗邻,东沿卫运河与山东相望,北连石家庄、衡水,南接邯郸,是中原经济区的北方门户。
邢台市有3500年建城史,曾是商代祖乙之都,历史上四次建国、三次定都,素有“邢国故地、襄国故都”之誉,是中国北方最早形成城市的地区,在五万至十万年以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是仰韶文化发源地之一, 在悠久的历史中,涌现出中医圣祖扁鹊、五代明君柴荣、唐朝名相魏征、宋璟,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等众多历史名人。
邢台还是河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首批国家智慧城市、中国太阳能建筑城、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首批全国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邢台历史文化悠久,人才辈出。今天说要的是一位彩塑师,李付玲。李付玲1967年生,河北人,李氏彩塑传承人、 河北省工艺美术行业大师、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省民间工艺美术家、邢台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2012年被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聘为首届山西省文物修复保护培训班的泥塑指导老师。李付玲,自小喜欢画画和玩泥巴,中学毕业后学习了美术及玻璃画制作,之后在县工艺美术厂担任设计工作。随着寺庙建设修复日渐兴起,拜了当时最有名的泥塑大师为师。开始了传统绘塑生涯之路,这条路一走就是二十多年。期间,除了继承传统泥塑的工艺流程之外,后多次参加国宝单位的泥塑修复工作。
2012年被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聘为 首届山西文物修复保护的泥塑指导老师,2016年参加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中国传统雕塑艺术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并结业,早期师从著名绘画家李景森先生学习,至今泥塑作品千余件,后拜德艺双馨的塑绘一代宗师郝广富先生门下。她的作品朴实厚重、华丽而不失清新、自然,能使彩塑达到高雅脱俗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色彩上,浓重妆玺华而不艳,富丽辉煌,精彩斑斓,富有美的独特艺术效果。
所谓的彩塑就是: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揉合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制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作品,是中国民间手工艺品之一。彩塑由摆放位置与使用范围可分四类,即:
石窟彩塑、庙宇彩塑、陵墓彩塑、民俗彩塑。
中国本土彩绘泥塑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四千年的新石器时代。现遗存的彩塑可追溯到唐代,距今已一千余年。佛教艺术的传入,无论在制作工艺技术上,还是在题材的拓展方面,都对我国的雕塑工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彩塑也在这种影响下,不断发展成熟起来。南北朝以前,我国寺庙中的宗教造像多以石刻石雕为主。隋唐以后,随着佛教与道教在民间的不断深入,彩绘泥塑以其工艺精美、制作材料选用方便的特点逐渐在民间广泛发展,彩塑艺术也在我国多地得到发展。
李付玲的作品“斗木獬”在河北省第五届“艺术家部落杯”雕塑大赛中获得银奖,作品“菩萨”在全国民族民间传统泥塑大赛中获得优秀奖。在家乡,李付玲参与的彩塑大小庙宇达70余座,山东、山西、北京、天津、河南、保定、唐山等地也都留有她的足迹,神像累计1300余尊。
忙碌着参与大大小小的彩塑创作、修复项目,李付玲心里却一直未曾忘记自己传承人的使命。她会利用工作的间隙,研习整理彩塑资料或进行人才培训,扩展技艺宣传范围,希望能将这一技艺更好地传下去。“如果有机会我会和徒弟们一起举办李氏彩塑的展览。”李付玲说,现在她教授的徒弟有20多名,但仍需继续努力。
李付玲作为李氏彩塑的第三代传承人,因为骨子里对彩塑的热爱,最终走上了传统绘塑之路,进而成为邢台李氏彩塑的传承人,传承并创新着这一传统艺术。彩塑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文化,李付玲凭借自己的努力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使得中国传统的彩塑在李付玲手里得到了跟好的发展。李付玲充分做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不被失传,还更加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