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百科

玉雕艺术家陈济情:顺势而为,心随境走

玉雕艺术家陈济情:顺势而为,心随境走

       或许,做艺术的大多有个共同之处:喜静。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且人情淡漠的世俗之下,拥有这样一份闲适之心,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喝茶品茗,将内心寄情于山水,雕刻师陈济情,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像从那久远的魏晋风流之士里走来,这个男子并不巍峨,瘦瘦高高,在他的着装和举止言谈中感到一种尤为惬意的禅韵。
        他为人低调谦和,师从玉雕大师邱启敬,作品承袭了邱启敬老师的风格,通过抽象的人物与大开大合的山水对比,阐述了大音希声的至臻境界。



        陈济情常用山水来表达内心,与别人不同,他更偏向写意。他的作品呈现的是一幅幅立体的水墨画,禅意的诗画视觉很容易把观者带入一个惬意的氛围之中,将很多事情抛之脑后。




        “ 跟着自己的心镜走,很自然的就在作品中呈现了。”
        陈济情说的很简洁,但这就是他自内心真实的写照。
        所谓“顺势而为,心随境走”,是陈济情对人生、对自然的独特体验与感受,与美国蒙大拿玛瑙的天然材质相结合,融合道家 “静”之意蕴和佛教 “空”之意境,使得他的作品充满着浓厚的个人艺术气息,表达出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精神、哲学和审美。





       如果书画家用宣纸和水墨来寄托自己的内心,那对于雕刻师而言,他们则是借用的是高洁的玉石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些山水其实就是作者内心的一个世界。







         “作品脱离作者的气质,就谈不上是好的作品。”
         在陈济情的设想中,作品的气质应当与作者本身融为一体的,唯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将作品的灵魂诠释出来。
         玉石是非常具有灵性的东西,而它们别于动物的灵性,动物的灵性常常让人心生恐惧。而玉则不同,它总让人心生愉悦和安心。



        在中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山海经》中,玉在祖先流传志记里便被记载着“玉,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
        而陈济情老师的作品更体现禅宗修行气质,让生活浮躁的我们更是感到从心底生出一种莫名的叫人心安的宁静与祥和。
        也许在俗世人的眼中看到一个禅师的生活是无聊与单调,而在修行者的眼中人们又有几时活在当下,哪怕是少许安静的独处。而陈济情的作品恰好做为一个桥梁,让我们找到人生动与静的平衡点,明白生命的真谛。
相关词条
闻艺热读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