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百科

青花瓷画艺术家郑勇:因为喜爱,他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精力

青花瓷画艺术家郑勇:因为喜爱,他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精力

 
郑勇,1962年生于景德镇,安徽省泾县人,90年毕业于陶瓷职工大学“陶瓷美术”专业;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青花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陶瓷美术家。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美协会员,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上海立达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个人传略载入《江西省志》、《中国陶瓷》、《景德镇陶瓷》等刊物,香港文汇报曾整版专题报道。
 
郑勇钟爱青花。因为喜爱,他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精力。

 


 
 
曾经“望尽天涯路”,也曾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当一件件青花山水作品呈现在你眼前时,你蓦然发现,郑勇向你展示的是一种久违的美——清丽、雅致、沉静、含蓄,无需再增一色,无需再添一丝渲染,但举手投足之间,亦静亦动之中,人们看到的却是简洁中的一分极致,温婉中的一分精致和深沉富有内涵的美感。
这就是郑勇,像《青花瓷》里刻骨铭心的那抹天青……

 

 
 
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或多或少与陶瓷有着千丝万缕瓜葛。1962年,郑勇出生于景德镇一个陶瓷工人家庭,对陶瓷,他有说不出的感觉,那时,在他眼里,陶瓷只是父辈谋生的饭碗。真正了解陶瓷,是1981年考入市技校陶瓷美术班,这也是他陶瓷人生起航的港湾。
 
 在技校,郑勇接触了陶瓷美术的系统教育,从素描到色彩,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一头扎进了陶瓷绘画中,跟随老师外出写生,下到工厂实际操作,泥与火的神奇,深深吸引着他,并立志从事陶瓷行业。
 
 有一次,陶瓷名家傅尧笙应邀到技校讲课,现场画了一幅《桂林山水》,郑勇立刻被老师那如梦如幻的陶瓷山水迷醉了,“老师的那幅作品对我的影响很大,我现在之所以钟情于青花山水创作,是受到傅老师的影响。”郑勇说。
毕业后,郑勇被分到红旗瓷厂科研所(釉下五彩研究所),跟随所长李文忠从事釉下彩瓷创作研究。1987年,郑勇以优异成绩考进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继续脱产深造。
 



 
 
在职大,有着一批优秀的陶瓷名家执教,如陆如、白海、高广聪等等,老师的言传身教,奠定了郑勇的陶瓷美术理论基础,也开阔了他的审美和创作视野。
 
郑勇的陶艺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他也有过“望尽天涯路”的彷徨与困惑。
 
 职大毕业后,郑勇回到了红旗瓷厂,继续从事釉下五彩瓷的创作研究。此间,他参加了国徽瓷、国家主席访日礼品瓷的制作。郑勇是个有想法的艺术家,他感觉在厂里这样工作下去,始终很难达到他梦想中的创作境界,1993年,他决定离开工厂,自己闯荡。从1993年到1995年,郑勇辗转于几家作坊,给别人打工,他画过青花人物《87神仙传》800件大缸,画过青花花鸟,打工虽然辛苦,但自由,给了他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思考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青花是景德镇传统名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与创新,赋予了青花瓷新的时代特色。郑勇喜欢青花,它雅致,充满着神奇的韵味。“就画青花!”做出这个决定,郑勇仅仅用了几秒钟时间,然而面对如此成熟和高人辈出的画种,如何脱颖而出,郑勇却用了半生的精力。
 
“这时,傅老师的那幅《桂林山水》浮现在眼前,这也是我最初的梦想,于是我就给自己发展方向定位为青花山水。”郑勇说,做出这个决定是在1995年,此后他没有尝试过其它题材的创作,一心慕道从事青花山水创作。
 
景德镇本身就是一座山城,四周是山,郑勇钟情于山水环抱、山清水秀的环境。他也曾多次在不同季节登上黄山、三清山等地,“第一次去黄山是1982年,当时那些地方开发的较少,全都是原始的风光,我在其中穿行如同走入仙境一般,那种震撼是难以形容的,所以我的大部分山水青花都是依托于名山的实景。”他执着地将他喜好的事物融入他的青花作品中去。


 



 
 
从最初对古画的临摹,从中学习和探索,到之后的临摹相对深入,思考其中奥妙,再到现在,已经汲取各家所长,自创出属于自己的一套专业技法。他的山水抛开了传统勾、皴、擦、点、染的技法,运用之前学徒时所画的花鸟写意手法。郑勇善用笔墨,其特长于一笔分出浓淡虚实、将山的结构在笔端显现,大自然的美态尽在郑勇笔下,于小小瓷瓶上铺陈开来。
 
郑勇的青花瓷山水画作,讲究因器型施艺,在瓷板上创作,讲求布局空灵和谐,瓷瓶则在通景装饰上下足功夫,力求使观者无论在哪一个角度欣赏,都能看到一幅完整的画面。郑勇的青花山水,一山一水、一石一林,一条船、一间房、一片云,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感觉到作者那扎实的传统功力、独特的艺术思维和对生活的真情实感。
 
郑勇创作陶艺几十年,靠着天赋、师承和勤奋努力,一点一点获得了丰富的艺术积累,一步一步登入了中国现代青花工艺瓷名家的艺术殿堂。
 

 
在郑勇看来,云是山的衣裳,山川万千变化为云雾,山为人体云为衣,艺术家则是为山川设计时装的设计师。多年来,郑勇致力于运用青花表现山川景色,探索云雾之衣如何使山川更加灵秀俊美,创作出更具时代特征的青花陶瓷艺术作品。为了寻求云山的那种景致,使其在陶瓷载体上灵动而充满韵味,郑勇从多方着手探究。首先,他解决青花料的问题,为达到自己的理想效果,他他在刘书阁的指导下配制青花料,并不停地进行反复试验,使自己的青花料与众不同。其次,在烧制方面,为了能更好地掌控窑温,使之达到理想效果,他去学烧窑,并掌握了烧窑技术,为自己的创作增加了一层技术保障。
 
配料与烧窑,是艺术创作的技术层面,而思想与内涵则来自自身长期的修行与积累。郑勇自幼喜好诗词书画,他秉性聪颖,虚心好学,擅长以诗作画,周身浸润的书卷气丝丝沁入瓷画之间,因此其作品往往独具风情和韵味,透出浓郁的书卷气和浩然大气。陶艺在他的手中,像诗、古典的诗,有些忧伤,但壮美、隽永;像梦,追忆遥远的过去,他没去过,却魂牵梦绕地牵挂;像午后的茶,清香缕缕,悠闲自如。
 


 
 
 灿烂的东方文化艺术强烈地吸引着郑勇这个孜孜不倦的学子,对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反复临摹,使郑勇打下扎实的绘画功底,漫游大江南北的亲身感受和经历,又使他收集了充足的鲜活素材,加上他的创作激情,大自然的云河山川,便在他的笔下变得生机勃勃、气象万千。赏郑勇的作品,你有时会有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一种隔世的宁静,一种肃穆的气氛,往往会使你的思绪进入一种梦游般的佳境,飘渺的白云、清澈的泉水、庄严的殿宇,仿佛在向你叙述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故事。如果说郑勇的作品的确有一种诱惑人心的魅力,倒不如说是作者在力图向你述说他对大自然的痴情,并尽情地渲染和张扬大自然本身具有的美丽与不可抗拒的魅力。
 
山水与白瓷,相交相融,造就了郑勇的郑氏青花,成为景德镇青花中的一枝奇葩。“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当周杰伦的《青花瓷》唱响景德镇这座江南小城时,郑勇正在以他自己的艺术语言,颂扬着那抹久违的天青色……
相关词条
闻艺热读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