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桂成,男,1975年生于湖南,云南省工艺美术师,玉石雕刻专业教师,浙江省玉雕大师。 2010年参加中国工艺美术云南玉雕高级培训班,并加入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成为会员。
1995年赴广东,有缘加入“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施秉谋老师开办的“锦龙宝石玉器制厂”经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和施秉谋老师的精心指导,创作的作品得到行业内的一致好评。
在学习期间,辅助着施老师完成了《美丽的谎言》、《没办法》、《无题》、《夺宝》等一系列摆件作品,并获得国家级奖项多项。深得施秉谋先生的高度好评和赞赏。
1998年,加入深圳的一家叫“玉兴隆”港资企业。承担主要的设计与加工任务。在该公司以香港、东南亚精细的工艺标准要求下,我带领公司团队研发出一种“薄水”的工艺技法,即俗称“水上漂”,该工艺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玉雕师可以通过对玉石弧度的控制来提升玉石的种水色等品质,该工艺手段做出的作品由于提高了翡翠的性价比,深受市场的热烈追捧,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该“调水”工艺是中国国内最早的运用到实操之中,对此工艺在翡翠雕刻中的广泛运用起到了很大的带头和推广作用。
2000年南下瑞丽,与现在的几位中国玉雕大师“陈则孟、梁容区”等共事一家企业。通过和大师的交流学习,自己在雕刻工艺上再一次突飞猛进,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一时期,集中创作了一系列的有关中国龙文化的玉雕作品,在瑞丽玉雕界受到高度的评价,大伙送给我一个“龙的传人”雅号。这段时期的作品同样受到从南到北,广大收藏爱好者的追捧,远销北京、上海、广东和香港等地。
2008年,在一次北京玉石交流会上有幸结识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石林,郭石林是王树森老人的徒弟,中国玉雕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看着郭大师的《宝莲灯》《四海欢腾》《岱岳奇观》作品,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2008年在北京玉石交流会上有幸认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石林(师从王树森大师),作品得到郭石林大师的认可,于2010年拜入郭老师门下,师承郭石林高徒董学军老师,正式加入北京玉雕厂进修。期间创作的作品《南海观音》 《三国志》并获2013北京“百工奖”金奖及银奖。其学习过程中深受两位老师的赞赏和喜爱。
2012年,受聘于浙江省瑞格滙玉石文化馆,担任公司的总设计师,负责把控从设计与制作的全套工艺,并兼管全公司的学员。期间创作的作品参加了数届浙江省的“良渚杯”玉雕赛事,其中作品《保卫祖国》《四大护法》《三国演义》分别荣获金奖、铜奖和最佳工艺奖。
为了更全面的提升自己,于2014年进入云南省艺术设计学院进修,进修期间得到设计学院副院长万凡教授及各位老师的一致认可和赞许。2016年应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邀请,在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学院、乾兴翠国际珠宝学院开设“石工社”玉石雕刻工作室,并承担学院的玉石雕刻课程的教学。
2017年10月22日至2017年12月6日在云南艺术学院参加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研修培训(第二期),完成相关课程学习。期间与一同参与的非遗传承人,就当代玉雕的发展以及文化的传承对人们的影响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得到文化部及教育部的一致认可。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是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玉雕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玉器。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
根雕,是一种雕刻方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
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