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经历
早年学艺(2000-2005)
投师于腾冲玉雕大师杨淑鸣门下,自幼接触翡翠原石与雕刻工具,随师学习传统玉雕技艺,打下扎实的雕刻基础。
2003年赴广东揭阳玉雕工坊学习,博采众家之长,专研翡翠俏色雕刻与浮雕技法。
风格形成(2006-2015)
2006年创立个人工作室,以“融合边境民族文化与翡翠艺术”为核心理念,擅长将傣族、景颇族等云南少数民族图腾与佛教题材结合,形成“禅意民族风”雕刻风格。
2012年受邀为缅甸政府雕刻《佛光普照普渡慈航》,大胆率先采用哑光亮光结合技艺呈现人物简洁细腻灵动,作品被缅甸国家博物馆收藏。
2020年参与“翡翠边民传承计划”,在云南瑞丽开设公益工坊,培养边境青年玉雕师逾百人,推动中缅翡翠文化交流。
2024年发表论文《翡翠:雕刻中的国际文化国与国之间对话》,系统阐述翡翠艺术与东南亚民族美学的融合实践。
社会贡献
担任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理事,推动制定翡翠雕刻行业标准。
多次参与国际玉雕展,促进中国翡翠艺术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
技艺简介
题材:以佛教人物、少数民族生活场景及边境自然风貌为主,强调“石中有故事,刀下有灵魂”。
技法:擅长俏色巧雕、高浮雕及微雕,尤其精于处理翡翠的棉絮与裂隙,化瑕疵为点睛之笔。
材质偏好:多选用缅甸帕敢场口的老坑种翡翠,注重原料的种水与色彩层次,注重俏色巧雕。
主要成果
代表作品《宏愿》,地藏王菩萨全身沐浴在地狱的业火中立下“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大宏愿。
代表作品《龙牙》,以保山冰南红雕刻龙之厉齿,获中国玉雕“天工奖”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