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经历
1968 年出生于素有“中国玉雕之乡”美誉的河南省镇平县的郭奇辉,在少年时期就对美术和中国传统工艺,特别是玉雕艺术怀有浓厚兴趣。在他看来,玉雕艺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成年后,郭奇辉投身玉雕行业,经过多年努力付出,他的玉雕技艺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对玉雕艺术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要成为一位艺术家,需要具备多种艺术素养。郭奇辉不断充实自己对艺术形态的把握、加深对中国画诗画意境的理解、感悟传统雕塑的中庸情趣,还灵活运用平方和立方、线描和体积等各种元素。他创作的白玉雕琢佛像、菩萨通常是神性的载体,对形态、气质、神韵、比例的要求极为严格,适度夸张与写实完美结合,展现出作品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郭奇辉的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他还荣获国家级非遗(苏州玉雕)技艺传承人的称号。
主要成果
1984年作品《锦绣山河》获中国玉器“百花奖”金奖;
1993年作品《罗汉》获第二届宝玉石博览会“玉龙奖”;
2002年作品《知足常乐》获“神工奖”金奖;
2003年作品《福禄寿》获首届玉雕“神工奖”银奖;
2007年作品《喜上眉梢》获首届玉雕“玉都杯”金奖;
2007年作品《慈航普渡》获首届玉雕“天工奖”金奖;
2008年作品《卧虎藏龙》获中国玉雕“天工奖”优秀作品奖;
2009年作品《知足常乐》获第二届玉雕“百花奖”金奖;
2009年作品《弥勒》获第二届玉雕“神工奖”金奖最佳创意奖……
从艺感悟
中国的玉雕文化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玉必有工,工必有意,一个有使命感、责任感的玉石雕刻者首先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新,去钻研,去学习。
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特别是在玉石雕刻工作中,每拿到一块儿心仪的玉石料子,我们需要去远观近察,静心思考,要用心和大脑去精心创作、雕琢。作为一名玉雕工作者,能使玉雕作品具有思想性、艺术性、文化性、创作性、理论性的这些元素,才能够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宝玉石雕刻博大精深,需要广大玉雕创作者不断学习、积极探索,也是所有玉雕工作者的必修课。因为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才能将民族瑰宝——玉雕技艺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