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如香,汉族,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滕腾先生嫡孙媳。现任河北滕腾布糊画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龙腾艺术馆副馆长。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念,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开发各类文创作品,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让中国非物质文化精髓得以传承和发扬。
郝香,2002年毕业后,进入龙腾艺术馆工作,开始学习布糊画的设计和制作。
2011年起,自主设计并制作了《一本万粒》、活字印刷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不忘初心》等,都是坚持传统主题、蕴意,而具有自己风格和创意的作品。秉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念,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开发各类文创作品,如:饰品、化妆镜、发簪、团扇、箱包等,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让中国非物质文化精髓得以传承和发扬。
2015年,首创布糊画无褶皱写真人物肖像题材,代表作《伶》等。
2016年,首创布糊画家具嵌入,代表作有《升斗》《屏风》等。
2017年,首创布糊画全立体糊制技法,代表作有《松鹤延年》《立体植物》等。
2017年,首创布糊画风景题材作品,代表作有《松鹤延年》《万代辉煌》等,此项研发填补了布糊画在风景题材上的空白。
2020年,独创布糊画劈毛植入技法,代表作有《虎虎生威》《写真动物系列》等。
全立体糊制技法和劈毛植入法的诞生,使布糊画从7项制作技法,成功升级为9项。
2022年,突破传统,大胆创新,与盖娅服饰联合研发的布糊画成衣参加了中国国际时装周,精湛的非遗民间艺术在世界时尚界引发了轰动效应。
2023年,首创布糊画写真静物系列作品,代表作有《青铜器系列》等。
多年来,郝如香受邀参加了俄罗斯、塞尔维亚、北京、天津、新疆、长春、成都、深圳、杭州等地的多次展览,并受到了高度评价。在各项展会和活动中,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其事迹、作品被多家电视台、多家媒体平台报道,其中包括“学习强国”、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河北日报、经济参考报等。
2015年,央视10套,探索发现《手艺 之 布上丹青》专题片。
2020年,参加央视3套《我们的中国梦——2020年东西南北贺新春》春节特别节目录制。
2021年,参加河北卫视《中华好家风》节目录制。
2022年,参加央视13套《瑞兔呈祥中国年》节目录制。
2023年,参加央视1套《非遗里的中国》节目录制。
满族传统补花工艺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目前可追溯至女真时期,北方人既不能养蚕,又不会织锦,刺绣,所以我们的祖先就用各种彩色棉麻布料制作图案,装饰在弓囊或烟袋上,填充棉花以达到凹凸效果,称之为“补花”。(例如:过去满族人 生孩子会悬挂喜联儿,或者小孩儿戴的虎头帽、荷花帽,穿的虎头鞋等),清朝官服上的补子,在努尔哈赤入关之前都是以补花的工艺制作,后来才改为刺绣。另有记载,唐朝有一种工艺叫做堆绫 或贴绢,就类似于补花。
滕氏的先辈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变化创新,特别是滕腾大师,独创立体堆积法,又融合了众家工艺,制作出的滕氏布糊画,被誉为华夏一绝,和艺苑奇葩!他是具有民族性、传统性、新颖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滕氏布糊画以满族传统“补花”为基础,变补为糊,吸收了众多民间工艺之精髓,其中包括绘画、剪纸、浮雕、堆绣、唐卡、裱糊、布贴画、景泰蓝等等。布糊画用料考究、色彩绚丽、画面逼真、制作精巧,有3D立体之效果。在众多民间工艺流派中独树一帜,无论人物风景、花鸟鱼虫均可入画。
布糊画的制作工序比较复杂,一画做成,须经绘画、分解、制版、制模、糊制、彩绘、褟金线、组装、整形等十几道工序,以各色真丝面料为主,辅之以木料、纸板、海绵、金线、配饰等几十余种材料。滕氏布糊画作品《和平昌盛图》《凤凰宝相瓶》现陈列于人民大会堂的河北厅,作品《老鼠娶亲图》《十二生肖图》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其独特的“堆积法”独成一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017年参加第五届河北省特色工艺美术精品大赛获得二等奖及优秀奖。
2017年,在第六届河北省特色文化产品博览交易会,特色产品最佳网络人气评选中,荣获优秀产品奖。
2018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荣获银奖。
2019年,在承德市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中,荣获最佳创意设计奖。
2019年参加了人民大会堂河北厅装修工程,主持制作了布糊画《和平昌盛图》,受到人民大会堂和河北省相关领导的一致好评。
2021年,在承德市第三届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中,荣获银奖。
2022年,在承德市“传承非遗手工技艺、助力乡村振兴”非遗手工艺品大赛中,荣获金奖。
2022年,在喜迎二十大庆祝建团百年之际被授予“幸福新丰宁 青春建新功 ”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22年,获世界非遗大会传承大奖。
2022年,在“花开盛世”2022中国牡丹之都(菏泽)文化创意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2022年,在第二届河北省中华职业教育非遗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2023年5月,获得“2023承德市最美家庭”称号。
2023年5月,作品《布糊画成衣•永恒》和《布糊画家具嵌入》入围第十六届民间文艺山花奖初评。
在2023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中图科信杯”品牌策划竞赛 全国总决赛暨(新加坡)全球品牌策划大赛中国地区选拔赛中,荣获优秀企业奖。
2023作品《爷孙》参加“燕赵瑰宝”河北省工艺美术创新大赛上获得银奖。
2023年,作品《布糊画-长城》在“京畿福地·河北友礼”外事礼品征集评选活动中,荣获银奖。
2023年,在承德市“礼赞新时代 文艺铸辉煌”作品展览中,荣获手工艺类一等奖。
2023年,获2022“鄂尔多斯文创”设计评选大赛优秀奖。
2023年,获第十届河北省工艺美术精品大赛三等奖2023年,论文“滕氏布糊画的艺术表征及其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被河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鉴定为良好等级。
2023年,获河北省中华职教社举办的非遗创新大赛-等奖和二等奖。
主要成绩
1.非遗+扶贫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率先提出“非遗布糊画+扶贫”理念,成功举办非遗扶贫布糊画培训班,培训农村学员,并在村建立非遗就业工坊,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使贫困户增加收益,为脱贫攻坚工作发挥重大作用,达到“一艺在手,终身脱贫”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中心外宾以及非洲多哥、刚果(布)、刚果(金)、几内亚和中非5个国家文化和遗产部的官员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班人员,到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考察交流时,对以非遗+扶贫(布糊画)等项目为中心的培训经验给予高度认可!
2.非遗➕旅游
利用农村闲置房屋,率先进行旧房改造开发,建“国家级非遗——布糊画主题”民宿,从而带动周边村民进行民宿改造,发展新农村经济,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民宿于2021年被评为“精品美丽庭院示范户”。
3.非遗➕研学
为强化青少年互动体验、培养小小传承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研学游活动,目前滕腾布糊画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已接待大批学生体验过非遗布糊画的学习制作,很多学生都对非遗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通过研学活动做到让非遗有序传承。
4.非遗进校园
在多所中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开设“布糊画”选修课,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序。
在河北旅游学院等多所高校建立非遗工作室,拓宽高校就业渠道。其中,承德市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郝香布糊画大师工作室”已被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确立为省级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
5.非遗加推广
2020年8月,创办首届“青年潮流布糊画体验节”。
2021年7月,举办“百年心向党,百人共非遗” 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暨第二届“青年潮流布糊画体验节”,邀请各级领导、滕氏布糊画传承人、非遗就业工坊学员,高校返校学生志愿者参加活动。为献礼百年华诞,现场上百人共同用布糊制作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以实际行动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爱党情怀!
积极参加全国各类展示推广活动,分别参加了河北省第三届旅发大会开幕式及闭幕式。代表河北省赴俄罗斯和塞尔维亚展演。“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深圳文博会、海南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济南市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开展的非遗就业工坊产品定点展销、成都国际非遗节等各级各类的展示展销活动。
在布糊画这项非遗技艺上,机械是无法完全代替人工的。不仅因为许多高难度技艺,如褶皱法、立体糊制法等,只有经验丰富、深谙结构变化的上等手艺人才能做好;更是因为技法会随时代不断进步。难的不是复刻,是创新和再造。没有精进的非遗文化,就会一直停在原地,最终被遗忘。而我不愿意布糊画被遗忘,因为每一幅经典作品背后,都是深刻的文化思考和灵动的工艺技法。深入研究布糊画,不仅能看到满族的生活史,更是了解千年中华工艺美术文明的窗口。这门精妙艺术的诞生,有着宿命般的奇缘。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