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取消

全国匠人大数据平台

点击加入

目录
正在收听 :
须壬秋 须壬秋
艺术值1000
向Ta提问

须壬秋,女,著名核雕师,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职业资格高级技能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民间工艺家。多年来一直从事核雕艺术的研究与创作,创作出众多优秀作品,深受业内人士和藏家爱好者好评,作品多次获得行业内大奖。

  • 姓名
    须壬秋
  • 性别
  • 民族
  • 出生地
    江苏苏州舟山村
  • 职业
    核雕师
  • 职称
    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 国家职业资格高级技能师。
  • 毕业院校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 荣誉称号
    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 苏州市民间工艺家。
  • 主要成就
    2014年成立自己的核雕工作室《须壬秋核雕经营部》
  • 人物关系
    师从父亲须永培(国家级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社会职务/身份

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苏州市核雕艺术家协会会员
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苏州市吴中区妇女代表

从艺经历

        须壬秋,80年代出生于核雕艺术之乡舟山村。从小就看着父亲、爷爷做核雕,耳濡目染之下,我对核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跟着父亲一起从事核雕工艺。可以说是家庭的熏陶让我走上了这条核雕之路。在我的学艺生涯中,是父亲对我的谆谆教导,以及手把手的向我传授雕刻技巧,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使我领会了艺术的震撼和魅力,掌握了雕刻艺术的门径,自此走上了一条雕刻艺术的人生道路。由此至今的十几个年头中,我一直勤奋不缀,且虚心求教于老一辈艺术家们,亦不耻下问的向其他同龄,乃至于比我年龄小的同行探讨学习雕刻技艺和艺术创作的心得体会,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努力不懈。

        经过了前几年的学习磨练,我开始创作具有自己风格的核雕作品,有百福、招财猪、九品莲心、卡通财神、八大弥勒、小单面十八罗汉等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比较适合女士佩戴的,因为在我学习核雕的那几年时间中我有一个发现,就是核雕手串一般都是比较粗狂的,都比较适合男士佩戴,所以我专门设计了这几款适合女士佩戴的较为精致手串来填补市场的这个空缺,这些作品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市场效益也逐渐显现。这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让我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个世界中,于是尝试着各种各样的题材。在此同时我利用空余时间来提升自己的绘画知识,多去画展影廊参观,多去欣赏别人的一些优美作品,以此来充实自我,希望能有更多的现代艺术能与中国传统的雕刻文化融于一体,创造出更多新的题材,突破传统,独具一格。本着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提高技术水平,逐渐完善并丰富创作作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十多年的艺术磨练,我的雕刻技艺渐趋完善,雕刻作品也逐渐丰富,亦使得创作灵感和热情不断迸发。于是我从单一的雕刻转变到从艺术的角度去创作我的作品。我从石雕、玉雕、木雕、根雕、竹雕等相关书籍予以参考,运用在橄榄核雕上。除参照先贤的作品以外,我逐渐在作品中汇入了自己的创作元素和风格,尤其是在人物开相上,我立相深刻,面部表情惟妙惟俏,体态曲线极尽生活之能事,逐渐崭露了带有我个人艺术特质的风格,我要做到我的每件作品的背后都在向人们诉说一个不朽的故事。

        在不断自我总结和向前辈同行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努力提高自身艺术理论知识,我除了阅读大量雕刻书籍,还本着他山之石可攻玉的想法,以绘画、竹雕、玉雕、石雕、根雕、发雕等多种艺术形式上汲取多种雕刻技艺,努力丰富人物作品的动感美和传神美,改善景观作品的整体布局和明暗对比,远近层次等,使作品在内涵、意境上更具艺术美感,令作品在摩挲把玩时更富艺术欣赏价值。

技艺简介

作品的材质跟制作步骤

        核雕的制作首要就是选核,我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特别是对于手串和长串,对核原料的要求更高,一串作品的核子需要大小相同、色泽均匀、品种一样。其次就是在原核上绘图,所以核雕对美术功底也有一定的要求。再接下来就是开始雕刻了,这是最关键的也是最艰难的步骤,举个例子:以十八罗汉为例,想要完成作品,罗汉头主要是以开相为首要,要完成开相首先就是面部的“三刀”,我父亲当初让我反复练习了很久,其过程真的非常枯燥,再加上父亲对我非常的严厉,有一阵差点就要放弃了,但是看着父亲对我殷切的眼神,而我作为父亲唯一的女儿,我一定要更加的努力才行,我爷爷曾经说过,他把手艺传给了父亲,而父亲又把手艺传给我,这就是所谓的子承父业吧。而且越做下去越能感觉到核雕的魅力,艺术所带给我的快乐是无穷的,所以突然觉得这一切都值得了。

作品的设计理念

        我现在每天进行雕刻的时间大概也就4、5个小时,余下来的时间要对作品进行构思,要让自己的每件作品都有属于它的故事,也要让拥有这件作品的主人去了解它,喜欢它。我要把一个普普通通的橄榄核在我的手上融入我的心血和灵气后成为一个艺术品,把我的创意我对美的理解通过作品展示给大家,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现在市场上的核雕大部分还只是适合男性佩戴,这些作品大都大多粗狂豪放,题材传统,并不适合我们美丽而优雅的女士们所佩戴,而在我们现在这个崇尚男女平等的社会中,我们女性的需求也是很大的,于是我就开始了女性核雕饰品的设计和创作,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我们女性的温柔优雅的个性,我尽可能的把题材从传统的人物转变成一些花鸟和动物,就算是人物也是尽可能的卡通化,让线条更加细腻柔和,在这个过程中也受到了我们女性同胞们的大力支持,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心。

        例如我创作的小长串《单面十八罗汉》虽然也是传统题材,但是在选核上我把原来的男士佩戴的大核改成了精致的细长核,再把罗汉的脸部拉长,这样就把作品的整理效果变得非常精致而大方,适合各种服饰的搭配。在手串《弥勒》上首先我也是选用了适合女性佩戴的小核再加上卡通的造型,让佩戴它的女士会有种俏皮年轻的感觉。还有就是单子的创作设计,本身单件男女都非常适合佩戴,男士可以当手把件盘玩,女士可以用作毛衣链或者项链佩戴,所以要区分关键就在于设计上,所以我对于单件一般都是题材上更为新颖,就比如说《凤穿牡丹》这件作品,凤凰在中国有着百鸟之王的美称,在古代也都比作皇后嫔妃的代表,而牡丹更是花中之王,所以用凤凰跟牡丹雕刻而成的作品佩戴在女士身上更能突显出高贵的气质。

        在这里我还有一件作品要特别说明一下的,就是我跟父亲合作完成的《中国梦.强军梦》,这件作品曾经有人形容:把整个中国都刻在了一个小小的橄榄核上。是的,在这颗宽2.35cm,高4.6cm的核上,习主席的肖像傲然屹立上方,中有海陆空三军卫驾,下有航空母舰护航。枪支、海浪、飞机,表现的是一种国富强军的状态,而背后红屹立之处便是“钓鱼岛”,表达的是我们对祖国深深的挚爱。撑起整颗核雕的底座,亦是一件核雕作品,长城蜿蜒而去,黄河波涛涌动,撑起了华夏的气韵,正如歌中所唱那样,“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小小的核雕中承载着我们浓浓的中国心,我跟父亲一起从构思到完成,整整跨越了半年的时间,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制作当代的题材,因为这是我们的一个念想,一种情怀。

主要成果

2012年12月《西游记》荣获2012年艺博杯金奖;

2012年12月《达摩六祖》荣获2012年苏艺杯银奖;

2013年8月《荷叶弥勒》荣获2013天下杯文玩艺术大赛金奖;

2014年8月《单面十八罗汉》荣获上海国际礼品工艺品展览会金奖;

2014年8月《江南水乡》荣获上海国际礼品、工艺品展览会金奖;

2014年 9月《核舟记》荣获2014“紫薇花艺博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014年10月《双子弥勒》荣获2014“艺博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金奖;

2014年11月《九龙戏珠》荣获首届苏州民间艺术博览会铜奖;

2015年10月《怪十八罗汉》荣获2015“艺博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金奖;

2016年9月《寻隐者不遇》荣获2016工美新力量“吸睛之力”大奖;

2016年9月《弥勒佛拜寿》,为江苏工美艺术精品馆收藏;

2016年9月《核雕--单面细长十八罗汉》荣获2016中国、永清“嘉捷杯”首届核雕艺术大赛银奖;

2016年10月《虎啸风云》荣获2016“艺博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金奖;

2016年11月 核雕《长串全身十八罗汉》荣获中国(苏州)“启迪.苏艺杯”国际精品博览会银奖;

2016年11月 核雕《中国梦、强军梦》荣获中国(苏州)“启迪.苏艺杯”国际精品博览会金奖;

2017年9月核雕《香山九老》荣获2017工美新力量新人新作大赛银奖;

2017年9月 核雕《九龙观音》荣获2017“艺博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金奖;

2018年9月核雕《佛在心中》荣获2017工美新力量新人新作大赛金奖;

2018年11月核雕《比翼双飞》荣获江苏省第四届雕刻艺术大赛银奖;

2018年12月核雕《佛保平安》荣获2018“艺博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金奖;

2018年12月核雕《双子弥勒》荣获2018“艺博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银奖;

2019年5月核雕《长串苏州十大园林》荣获2019“苏艺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银奖。

媒体报道刊登

2014年1月在苏州日报上刊登“指尖滑过的青春”;

2014年9月在守望苏州中报道“守望非遗、须壬秋核雕作品赏析”;2014年11月在城市苏州杂志中刊登“须壬秋:一个小女子的神通微物”;

2015年5月苏州五套张鑫秀中播放了“指尖滑过的青春记忆”;

2016年6月苏州日报刊登了“艺二代”的尴尬与突围;

2016年8月城市商报女人坊中刊登了“放慢生活的脚步,来场与核雕的约会”;

2019年3月在苏州广电总台看苏州栏目中“阿万茶楼工作室、阿哲学生意--走近苏州最美核雕家须壬秋”直播节目。

从艺感悟

        在努力创作橄榄核雕刻作品的同时,本着学习和提高雕刻理论知识水平,我也尝试着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用语言文字记载成文,现已成文的有“美学与艺术”和“橄榄核雕与我的人生”两篇论文纯为本人一管之见,尚待领导、前辈、同行不吝指正。

        近年来我的很多新作品都显现出了我以画融入橄榄核雕的理念和创作风格是有成效的,我这些年的努力亦得到了领导、同行的认同。但我决不会因取得了眼前小小的成果,就固步自封,满足于现状。我将一如既往地,虚心向老一辈艺术大师请教和学习,向同行哪怕是后辈学习请教。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只要是有助于提高雕刻技艺,有助于帮助提高作品层次及意境的,我都会虚心请教学习,不耻下问。在2017年6月我在艺博网又发表了两篇论文《浅谈核雕创作题材》、《浅析核雕的精神传承》,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理论学术上都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我相信橄榄核雕这一门艺术一定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传承下去,在不断的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创新的发展下,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橄榄核雕艺术发扬光大。

作品展示
作者授权发布,请勿盗仿

须壬秋的作品-002.jpg
须壬秋的作品-003.jpg
须壬秋的作品-004.jpg
须壬秋的作品-005.jpg
须壬秋的作品-006.jpg
须壬秋的作品-007.jpg
须壬秋的作品-008.jpg
须壬秋的作品-009.jpg
须壬秋的作品-010.jpg
须壬秋的作品-011.jpg
须壬秋的作品-012.jpg
须壬秋的作品-013.jpg
须壬秋的作品-016.jpg
须壬秋的作品-017.jpg
须壬秋的作品-018.jpg
须壬秋的作品-019.jpg
须壬秋的作品-020.jpg
须壬秋的作品-021.jpg
须壬秋的作品-022.jpg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社会职务
  3. 从艺经历
  4. 技艺简介
  5. 主要成果
  6. 从艺感悟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