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经历
齐征女士生于一九五八年七月,自幼擅长室内手工,爱好思考、读书,喜欢修炼、习拳。一九九0年以前,曾先后涉猎文学、哲学、法学、美学、考古学、逻辑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领域。一九九一年五月开始学习、痴迷刻瓷艺术,且一发而不可收,潜心研究、探索至如今。二0一一年五月成立淄博齐征刻瓷艺术研究院,任院长。二十多年来,在刻瓷艺术的学习创作过程中,她吸收古今众家之长,揉合姊妹艺术的合理成份与诸多学科的有益营养,用深邃的思想、真挚的感情,特有的手法独立创新于瓷器雕刻艺术之林。其作品:简约自然、高雅深刻、灵动巧妙、神奇多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特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技艺简介
刻瓷是集绘画、书法、刻镂于一身,集笔、墨、色、刀为一体的传统艺术。用特制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划、凿镌各种形象和图案,通常也指在瓷器、瓷板上刻凿成的雕塑工艺品。
主要成果
(一)刻瓷方面:
1、在选材上的创新:多选用凝重的黑色瓷盘作为创作材料,表达主题含蓄深刻,制造意境优雅深远;
2、在构图上的创新:化繁为简,画龙点睛,简明扼要,干净凝练。
3、在技艺上的创新:①求“斑驳”面的成色和“断续”线的特色,彰显镌凿之本质特征。②开创了“残缺美”的先河,创造了“纵横交叉”的刀法,扩充丰富了刻瓷艺术之表现力。
4、在着色方面的创新:基本不涂色,让刻凿之后的原胎原瓷原汁原味留于其上,给人以质朴天然、回味无穷之感。
(二)、瓷上雕塑方面:
1、 在选材上的创新:选用新型材料加入瓷器雕塑领域,且是采用废旧铜丝,既环保、美观、又经济实惠,一举多得;
2、在制作方法上的创新:①利用太极原理,适当拧缠,于合力中生发,于巧发中生力生辉。②依材创作,顺势而为:充分利用铜丝的表面色泽和柔软特性,选择极赋生命力的树木作为创作题材,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精神震颤;
3、在色彩上的创新:除落款外,不涂任何颜色,竭力让材质本身的色泽“说话”和表达……。
(三)、理论研究方面:
1、撰写了《刻瓷艺术三部曲》,即第一部《刻瓷基础浅语》第二部《刻瓷艺术悟语》第三部《刻瓷创作心语》。分三个层面、三个步骤对刻瓷艺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为初学者提供了学习便利和参考,为实践者提供了理论依据与践行参照,为研究者提供了互动材料及直接体验。
2 、为了纪念刻瓷艺术爱好者妈妈,参与主编、出版了《齐乃义、李永香夫妇刻瓷作品选集》,书中回顾了爸爸与妈妈从艺以来的刻瓷经历,总结了他们20多年的镌刻经验和他们各自的錾刻艺术特点,选入了他们刻瓷作品170余幅,有关展出活动、工作生活照片65幅,文字约16000字。其作品的容量和质量,内容的丰盈与充实,编排得考究与精细,在淄博老年刻瓷界首屈一指,深受广大读者青睐和好评。
3、所著《淄博瓷器雕刻艺术》,从近万年的扁扁洞文化探源开始,用五区三县收集到的第一手实物资料为依据,分朝代逐步粗略探讨了淄博瓷器雕刻艺术的起源诞生、发展变化、兴衰起伏,总结了淄博瓷器雕刻的艺术特征,探索了它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填补了淄博瓷器雕刻艺术发展史的一个空白!
(四)主要社会活动等:
28年来,先后应邀赴泰国、英国、美国(前往2次)、南韩(前往6次)、新加波、澳门、台湾(前往2次)等国家及特区展演14余次。作品 《母子鸡》被泰国公主潘莎娃里收购,《奔马图》被英国帕特瑞博物馆收藏,《长城》被展团选作礼品赠送与美国富兰克林博物馆,《凤》被展团选为礼品赠送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时任市长,《大地母亲》被南韩国务总理金相浃夫人收购,《金容圭肖像》被淄博市政府选作礼品馈赠与南韩广州市市长金容圭,《生命》被南韩广州市市长金容圭收藏。
在国内先后参加了上海世界博览会山东活动周展演,第一、二、三、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展演期间《战争与和平》、《永恒》、《比翼飞》、《犹抱琵笆》、《凝目》等精品被部分收藏者收购 。
作品展示
作者授权发布,请勿盗仿
人物评价
在大量创作、创新的基础上,齐征女士也注重创作、创新经验的回顾与总结,著有《刻瓷艺术悟语》、《刻瓷创作心语》、《刻瓷基础浅语》等论文,不仅以全新刻瓷的角度概括、提炼了刻瓷艺术的本质特征和独特表现形式,还用优美的语言阐述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同时还用浅显易懂的笔触,梳理、揭示了刻瓷艺术的规律与学习步骤等,为初学者提供了简单易学的“拐杖”。在教学过程中,她追求善始善终,主张学习与适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同体验与个体辅导相结合,教与学相结合,提倡读无字之书,行无路之道!她的学习口号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雕刻出最好的自己。授课中,她将毫不保留地向学员传授瓷器雕刻的“捷径”与“巧门”,并以不同凡响的口才娓娓道瓷器雕刻艺术的“奥妙”与“卓见”,让学员花最少的时间学最多的技能技巧及与此相关的基础知识,有志有意学习者,欢迎报名参加!或许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或许你也会由此迈向出国展演的门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