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职务/身份
从艺经历
孟永国,1991年,在大学期间接触到温州发绣,翌年,大学毕业后留校进入温州市发绣研究所(当时为人像绣研究所)。他在创作创新、理论探索和艺术交流等方面的艺术经历简列如下:
第一次创新,1994年,把传统的单色发绣发展成为彩色发绣,代表作品《蒙娜丽莎》 获得’99浙江中国民间艺术展“金奖”;同年创作的彩色发绣作品《周恩来》,于2016年8月被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1999年,尝试风景题材内容,代表作《城市蜃楼》。
第二次创新,2000年,采用发绣乱针针法塑造形象,丰富了温州发绣针法技艺;2001 年11月,乱针针法代表作《爱因斯坦》在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评比 “精品奖”。梳理温州发绣针法系列:直针系列、曲针系列和拟形针系列等几十种。 2001年,尝试静物、花鸟题材绣制,代表作《收获》、《锯缘青蟹图》,于2012年,这两幅作品被温州市非遗博物馆收藏,2006年10月,发绣作品《渴望》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2009年8月,发绣作品《廊桥遗韵》被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 2001年6月6日,发绣作品《叶利钦》作为江泽民主席的礼品送给叶利钦本人。
第三次创新,2010年,革新温州发绣制作工具,使其美观好用,绣面图案不变形,与传统的刺绣工具相比更适用于发绣操作。2012年,男式发绣制作工具一套被温州市非遗博物馆收藏,于2018年获得专利;2010年6月,使用新工具绣制的发绣作品《邓小平》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优秀作品评选中获得金奖;同时,获2009-2010年度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优秀人才”奖。
第四次创新,2012年,新创“做底补色法”,可形成情境交融的绣面,是一种新的发绣艺术形式,拓展温州发绣的表现范围。代表作品《庭院晨曲》于2019年5月,获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2012年5月9日,发绣作品《泰国国家博物馆》被泰国国家科学博物馆收藏。倡导“应物施针,法随心意”的发绣创作理念,首次提出“以针线写生”的刺绣主张。
第五次创新,2012年,改良温州发绣装裱方法,使绣面平整,又利于恒
久保存。2014年11月,代表性作品《丝语廊桥》被杭州市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2015年,发绣作品入编全国中小学辅助教材《刺绣》。
主要成果
艺术交流:
2019年3月7日,孟永国赴杭州浙江展览馆参加浙江省文联组织的“崇德尚艺,做有情怀、有信仰、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宣讲”。
2019年3月11日,应邀赴湖南长沙参加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家乡宝藏》节目录制,在舞台上与主持人汪涵互动讲解温州发绣。
2019年3月29日——31日,赴杭州参加在省委党校,由中国民协主办的政治学习并与来自全省的民间文艺家交流《一个手艺人的理想信念》。
2019年5月10日14:55,央视CCTV10-科教《人物》栏目播出《青丝入画 孟永国》,于5月13日, [人物]孟永国青丝入画,入选央视网,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2011年4月19日-27日,参加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作协联合组织的“与时代同行”——2011年浙江省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大型采风创作活动。
2014.9.9-17,孟永国随浙江省民协组织的甘肃、青海采风活动。
2011年11月17日-20日,他应邀参加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群芳争艳、演绎华彩——中国当代刺绣艺术精品展研讨会”。
2017.11.19-21,应邀以作者的身份参加“中国好手艺展”开幕式并出席对话会。
2016年7月8日-12日,发绣《周恩来》入选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2016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
2017.11.10-14,参加在宁波举办的首届中国民间工艺精品双年展暨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浙江省工艺美术双年展。
2011.8.4-31,应泰国国家博物馆之邀,赴曼谷“参加2011年泰国国际科技博览会中国发绣展区展演”,并在泰国东方大学设计学院讲学。
2012年9月9日-20日,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文化代表团出访德国、瑞士和奥地利三国,开展中国民间工艺展演、与当地艺术家进行交流及给德国爱尔兰根中学学生上课等活动。
2017年6月22日——27日,组织参加“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刺绣专业委员会29人考察团” 赴越南刺绣考察。2018.6.13-20,随浙江省民协展览团赴日本静冈参加“2018浙江民间工艺美术展示会”。
2019年1月3日——9日,组织参加“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刺绣专业委员会33人考察团” 赴印度刺绣考察。作品曾在联合国总部(2000.10.)、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荷兰、泰国等地展出,并在香港举办“孟永国发绣艺术展” (2008.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