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经历
陈来华,1954年出生于沁阳市鲁镇。鲁镇北依太行,水源充足,气候宜人,方圆几十公里,在历史上被称之谓“郗”邑(周邑名)。今本《左传•隐十一年》作“絺”,故地在今河南沁阳县境内。“絺”字,本义指细葛布,即用葛蔴制作的葛布,又称夏布。由于鲁古镇在历史上的地理条件和环境优势,农民大面积种植葛蔴,以织造葛布为生。其中以陈氏(陈来华祖上)葛布名气最大。在陈来华的记忆里,他们家以继承祖业纺织葛布为生,并在大河之内有很高的历史影响。小时候陈来华就和叔叔、伯伯们一起,跟着祖父沤蔴、剥蔴、晒蔴、缕蔴……甚至在少不更事的年岁,就学会了摇纺车。改革开放后,陈来华创办了家具厂,有了原始资本积累后,他购买了大量与“野王紵器”及漆器有关的历史文化书籍和技术资料,并南下福州、厦门,北上山西、北京,东到江苏扬州,西去成都广汉等地,多方学习、考察、取经、论证。最终于2010年创立河南省沁阳市檀溪堂文化产业园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主要从事“野王紵器”系列漆器工艺品的研发与生产。
主要成果
自幼受家传木器制作和纻麻制作的熏陶,与木器制作、木雕工艺和纻麻纺织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木雕、环境艺术装饰、古典红木家具和夹纻胎工艺品研究、设计等领域颇有建树。擅长红木家具、木雕工艺品的设计和雕刻制作以及夹纻胎漆器的设计、研发与生产。主张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机械操作与人工雕刻完美结合,坚持“只要藏品、不要产品”的理念,崇尚古朴浑雄的风格。其一直坚持产品的传统文化内涵,复活传统艺术元素,不仅把云气纹、龙凤纹、小熊脚等传统元素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还结合当代年轻人的喜好设计制作了不同纹饰的现代夹纻釦器,比如把具有沁阳特色的白皮松、植物花叶等元素融入漆器当中,还把民间故事和古诗词意境描绘成画装饰在漆器物上,形成了大气不失婉约,概括不失细腻的艺术风格。
其设计的木雕工艺品、云雕工艺品图案多达300多种。 2002年,红木雕刻挂件“武”被来自瑞典的客人购买收藏。2003年,280*800绿檀“九龙”装饰画筒在郑州召开的全国旅游工艺品展览会上,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赞赏,并被河南省名家购买收藏。2005年,绿檀“观音”被来自北京的客人购买收藏。2008年,作品“仿真汉代双耳杯”在许昌三国研讨会上引起专家轰动,被许昌“三国研讨会”确定为专供商品。2009年,浮雕朱载堉“劝世诗”绿檀笔筒、黑檀“神农像”分别在国家专利局获外观设计专利。其中浮雕朱载堉的“劝世诗”绿檀笔筒被北京中华世纪壇收藏,黑檀“神农像”获国家“天工艺苑•百花杯”优秀奖,被入编《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展“天工艺苑•百花杯”获奖作品集》一书。绿檀朱载堉笔筒《劝世诗》在2011年被评为“华夏传承文化精品”银奖。2011年荣获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和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陈来华先生挖掘和传承了起源于春秋战国、兴盛于秦汉时期、也是中国漆器史上唯一以地域名称命名且被载入汉典精籍《盐铁论》的历史著名漆器——野王紵器。近二十年来,陈来华先生研究开发野王紵器系列产品达九大系列近460个品种,荣获国家金、银、铜达23项,获得5项外观设计专利,“野王紵器脱膜工艺”技术获国家“发明创造”专利。陈来华设计制作的“檀溪堂”大漆匾牌被认定“世界第一漆器大匾”,并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为纪念“野王紵器”被载入史册而设计制作的“始元”紵器大鼓堪称“中国第一夹纻胎大鼓”。野王紵器艺术精品代表作——野王紵器“六子奁盒”和“剔犀花觚”于2017年8月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并于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期间在国家博物馆“中国当代艺术精品展区”面世展出,现作品在国家博物馆常设展厅展出。2018年8月,野王紵器代表作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双年展;2019年2月,野王紵器随着中国河南中原文化欧洲行,沿着“一带一路”足迹,横跨万里疆域,将中国漆器传播到欧洲。应邀参加了中匈建交70周年庆典暨2019匈牙利“中国春”活动,赢得了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赏。
作品展示
作者授权发布,请勿盗仿
人物评价
陈来华就是当代研究脱胎工艺的前行者,他是非遗“野王纻器”第四代传承人,带领家族将祖先精湛的漆器技艺薪火相传,并发扬光大。他不仅继承了制作夹纻胎漆器的古老技艺,而且, 对脱胎漆器技艺有了极大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