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取消

全国匠人大数据平台

点击加入

目录
正在收听 :
刘吉程
艺术值
向Ta提问

刘吉程,男,1970年出生于辽宁本溪,面塑艺术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大连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面塑实验室主任。多年来创作出众多优秀作品,并多次获得行业内大奖。

  • 姓名
    刘吉程
  • 出生年月
    1970年
  • 性别
  • 民族
    满族
  • 出生地
    辽宁本溪
  • 职业
    面塑艺术家

社会职务/身份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大连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抚顺师专民间艺术系客座教授
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面塑实验室主任

从艺经历

        刘吉程,1970年出生于辽宁本溪一个叫洋湖沟的偏辟村庄。记忆中一部记不清名字的电影,开启了刘先生心中的艺术大门。时光流逝,幼年偷拽面团捏娃娃,千方百计寻摸捏塑材料的各种经历,早已经随着时间在记忆中斑驳了。


 
        但追求艺术的种子从未在她心中停止生长。由于家境贫寒,刘吉程的求学之路并不顺利,他甚至没有机会参加高考一试高低。幸运的是在1989年,刘吉程结识了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孙恩同老师,并在其介绍下到鲁美进修。求学期间,他半工半读,既要养活自己,又要补贴家用,尽管苦苦坚持,但巨大的经济压力,半年后刘吉程还是被迫放弃了学业,这也是他参加的惟一一次正规艺术培训。然而半年的美术基础知识学习,依然像一道光,照亮了刘吉程的艺术探索之路,不仅对他今后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给他的面塑技艺带来了很多启发。
 
        返乡后,为了生活,刘吉程做过多种职业,画过家具玻璃画,做过蜡像解说员,去过食堂打下手;但无论身在哪里,他的心里始终为面塑艺术保留着最重要的位置。时至今日,回忆起在后厨工作时,“面粉多的是,想怎么捏怎么捏”的美妙时光,刘吉程依然满是陶醉,“像是一对曾经的爱人多年后的碰面一样,那种感觉美妙极了”。也是在那里,刘吉程得到了面点大厨的指点启发,第一次对面塑使用的材料进行了初步改进,使面塑作品能够保存更久,效果更好。1997年刘吉程从餐厅辞职,开始了专职的面塑生涯,不间断进行艺术创作,真正把这种民俗艺术作为一种技能融入生活。
 
        为了学好这门手艺,刘吉程潜心研究、认真钻研,这一琢磨就是十几年。当问到他创作遇到的困难时,刘先生说其实更多的困难来自自身对作品的严格要求、精益求精的自我加压,自我挑战。这是对技术永无止境的追求,这是对艺术和美感矢志不渝的追求。
 
        从最初简单的小动物,到后来面部表情丰富、细节新颖独特的戏曲形象、仕女图等,他的手法越来越娴熟,名气也越来越大。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学习研究,刘吉程将现代美学元素和传统面塑技艺完美结合,在手指的捻、揉、搓之间,再配以刀篦、针的搓、切、点,须臾间一个栩栩如生的造型跃然纸上,上通“神气”,下接“地气”,“有”中生“有”,物中取神,令人惊叹不已。
 
        2009年,刘吉程的作品《金陵十二钗》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2012年他的作品《国色天香》被故宫博物院收藏。媒体评级,他的作品精致细腻、栩栩如生、唯美飘逸,巧夺天工。而更为令世人啧啧称奇的是由于其配方独特使作品结实坚固,即使远途运输也不会损坏,据保存估计,至少可存放六七十年。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为了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刘吉程付出了无数心血,为克服传统面塑的缺点,使作品不干裂,不变色,不变形,不发霉,延长作品保存时间,他利用材料反复实验,把笼统的“大约”比例进行精确计算,使面塑原料质量更标准、手感更统一。为研制更科学合理的面塑工具,他曾经花费一周时间,用磨刀石纯手工一点一点打磨。工具磨好了,他的手指也磨掉了一大块皮。
 
        在题材选择上,刘吉程偏好传统戏曲中的人物形象和仕女题材。喜欢前者主要是童年时候源于戏曲票友父亲的影响;专注后者,则既与半年时间的国画培训密切相关,也源于他的艺术追求。在面塑领域中,仕女题材是一大难题,很多人望而却步。但刘吉程一直存在的想法就是赋予面塑如绘画一样灵巧、高超的表现力。他的大脑中,其实早就不断模铸着好多美轮美奂、巧妙绝伦的造型,他要用双手在一步一步向那理想造型接近。
 
        “当你注视着它的时候,你总会觉得它是活的,它不是一件技术品,是一件真真切切的艺术品,因为我在做的时候是带有感情去塑造。”刘吉程说艺术品之所以能让人产生共鸣,是因为作者能够在技术产生作品中倾注感情,而他始终是怀着这样的赤子之心去创作的。
 
        如今,国家逐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塑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为了中华民族传承了千年的面塑艺术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刘吉程同样也在不懈的努力!
 
        曾经他是一位求学者、艺术家,不事彰显、自甘清苦、像一位隐士沉醉于艺术创作多年;如今他热情洋溢、激情满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推动民间艺术的发扬光大贡献力量。
 
        刘吉程现任鲁迅美术学院多媒体系面塑实验室主任、抚顺师专客座教授,他不仅在课堂上传授面塑的技法,同时还在耐心讲解相关的民俗知识。刘吉程说“民间艺术登上大学讲台,本身就说明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特有的艺术魅力。在与高校专业老师的接触中,民间艺术也能更规范,未来发展的道路也会更宽阔。”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艺术的明天,刘吉程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兴趣要从娃娃抓起”,虽已是一流大师,他依然平易近人,毫无架子,经常亲自到幼儿园给孩子们上课,手把手地教孩子们面塑技艺。他说,看着一个个稚拙的作品在孩子们的手中跳跃成型,是最开心的事请。
 
        除此之外,刘吉程兢兢业业地经营着自己的面塑培训班。为保证学习效果,他每个月只收6个学生,他和学员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围成一圈,手把手头碰头地切磋琢磨。他常常将在教学和创作中遇到的注意事项、积累的经验,都梳理成深入浅出的、明晰晓畅的理论讲义挂在博客上供学生研习、体悟。为让更多人深入学习和了解面塑艺术,2011年12月,刘吉程自费出版了他的第一本面塑专著《大连吉成面塑精品集》。
 
        几年来,他培育的学员已超过600余人,而他们就像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将面塑艺术传播到祖国、世界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发扬光大。

主要成果

2005年雕塑作品;《收获》荣获中国“劲霸杯”雕塑组金奖,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2009年面塑作品;《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荣获中国第九届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2009年面塑作品;《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荣获大连市最佳创作奖和最有影响的艺术作品奖
2009年面塑作品;《贵妃醉酒》荣获大连民间艺术精品展金奖
2011年 面塑作品;《国色天香》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2011年成面塑捧回“辽宁省民间艺术家工作室”匾牌。
2012年 出版《大连吉成面塑精品集》
2012年参加,波兰“中波文化交流”活动。受到波兰总理和华沙市市长接见
2012年 面塑作品《贵妃》被中国驻波兰大使馆收藏。
2012年面塑作品;《十二钗》荣获第四届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乡土奖”金奖。
2012年论文;《指尖上是的艺术》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第27届年会发表,并荣获“优秀奖”
2012年荣获中国第7届(大连)年文化节,民间艺术品展,“金奖”
2013年面塑作品《采菊图》入选第二届辽宁省文联文艺基地,美术,摄影,书法,民间工艺展
2014年参加,新加坡第21届“新中文化交流”活动。受到新加坡副总理接见。
 
        多年来一直潜心于继承和拓展传统面塑艺术的生存发展空间,其作品融贯古今,浑然天成,或小桥流水,渔舟唱晚;或气势磅礴,恬静淡远;或端庄清丽,妖娆妩媚,喜怒哀乐溢于表,悲欢离合寄于形,神形兼备,特色突出。多次被海内外人士所珍藏。
 
        近年来,应广大面塑艺术爱好者的强烈要求,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刘吉程先生开办了多种形式的面塑艺术培训班,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员,为我国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作品展示
作者授权发布,请勿盗仿

刘吉程的作品-刘吉程面塑
刘吉程的作品-刘吉程面塑
刘吉程的作品-刘吉程面塑
刘吉程的作品-刘吉程面塑
刘吉程的作品-刘吉程面塑
刘吉程的作品-刘吉程面塑
刘吉程的作品-刘吉程面塑
刘吉程的作品-刘吉程面塑
刘吉程的作品-刘吉程面塑
刘吉程的作品-刘吉程面塑
刘吉程的作品-刘吉程面塑
刘吉程的作品-刘吉程面塑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社会职务
  3. 从艺经历
  4. 主要成果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