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百科

陶瓷艺术家戴李平:徜徉,在这泥与火的艺术之内。。。

陶瓷艺术家戴李平:徜徉,在这泥与火的艺术之内。。。

       祁门产瓷,由来已久,始于明朝,却在穿越历朝历代之后,到了近现代时期,一经沉睡就是百年,直到1959年才醒来,一只脚刚刚踏入大跃进时代,1958年,祁门以原公私合营祁门瓷土厂为基础,设窑开始烧制瓷器,并在金字牌建设瓷厂。




        而关于陶瓷玩家戴李平的故事,便是从这个祁门瓷厂开始了。
       小的时候,戴李平就经常跟随大人到瓷厂玩耍。
       1983年,退伍回家之后,戴李平被安排进入祁门瓷厂上班,跟随师傅从练泥、拉坯、印坯、刻花、施釉、烧窑到彩绘等制瓷流程一一进行学习。
       5年之后,作为厂内的技术骨干,他先后被派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深造学习,随后又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设计创新高级研修班学习。


       在祁门瓷厂的科学试验站,他们负责将做好的瓷器送给领导审批,通过审批以后就进行大规模生产。因此,戴李平对瓷器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深谙于心,他的技艺在业内也小有名气。
       此后在祁门又有了多家瓷器生产厂家,能生产日用瓷、工艺瓷、旅游瓷、仿古瓷等各类产品品种。
       直到1996年,祁门瓷厂宣布破产,戴李平失业了。此后,他做过很多工作,也曾跟随众人去尝试下海经商,很多工作他甚至自己都记不起来了,但是唯一不离不弃的就是陶瓷。
       经历过多重波折之后的戴李平,心心念念的依旧是陶瓷:既然在这里(祁门)干不下去了,那就去出去闯一闯找出路!



        安徽祁门不仅毗邻江西景德镇,而且景德镇瓷与祁门无论是技艺还是市场都基本相似,若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学习掌握新的技艺,进行创新式继承。          
      于是他到了“紫砂壶”原产地,跟随同学的母亲,国内顶尖紫砂技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学习紫砂技艺,随后又跟随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邱玉林学习彩陶。



       这期间的戴李平,在为生计奔波同时,只要一有时间就钻进工作室,专心做自己的陶艺。经常为了一件陶艺作品废寝忘食,从而落下了严重的职业病。
        也就在这种时候,与祁门瓷器一起沉睡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祁门红茶抢先一步的红火了起来,戴李平依旧往复于祁门瓷的创新之路上。





        直到2015年,戴李平成立了黄山市祁韵堂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让真正让陶瓷艺术走上正轨,为重振祁门陶瓷艺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随后,他又找到当年在祁门瓷厂一同共事的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胡翠松,一同从事创作。



        他制坯、胡翠松作画,昔日的“黄金搭档”再次组合在一起。此外,戴李平还邀请景德镇拉坯技艺能手俞志贤、陶艺大师张武平等技艺大师进驻,除了祁门这个500多平米的工作室,他还在宜兴建有2000平米的紫砂工作室,将    陶瓷艺术与紫砂技艺相融合,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徽州手工瓷风。
       无论哪个时代,祁门、黄山民间一带都有一群手工艺人痴迷于技术,知之、好之、乐之。生意兴隆也好,市场萧条也好,只要能解决温饱,就决不放弃所好。正是这群“痴汉”为“工匠精神”提供了深厚的民间土壤,让“工匠精神”得以绵延久长。
      许是受当地风俗的影响,如今,他带的徒弟有不少已独立门户,在陶瓷界干得风生水起,而戴李平依然坚守自己创作的艺术标准,哪怕一年出一件作品。



       戴李平在对待艺术方面他独到的眼光,品茗之余,偶尔画画,而这些艺术门类之间的交叉融合,让他获得了陶瓷艺术新的感悟和心得。
       他明白陶瓷艺术赚的是“慢钱”、“辛苦钱”,但经得起风吹雨打,正是因为具备这种长远的眼光,所以,他自信坚守在陶瓷艺术领域,不跟风、不起哄,任他花开泉涌,我自岿然不动。
       戴李平如今是高级工艺美术师、一级/高级技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手工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擅长彩陶、青瓷、紫砂的设计制作。而让他走上陶瓷艺术这一行的领路人,就是这位于老家的祁门瓷。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此惟愿戴先生有生之年得偿所愿,进一步光复祁门瓷之精魂。
 
 
相关词条
闻艺热读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