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百科

谷山砚传承人雷运华:我只是不想让它消逝在时间的尘埃里

谷山砚传承人雷运华:我只是不想让它消逝在时间的尘埃里

        “潭州谷山砚,淡青、纹如乱丝、扣无声、得墨快、发墨有光。”
         谷山砚曾是湖湘地区的名砚,但随着历史变迁,闻名于宋代的谷山砚,却在民国后渐已失传。
       砚台的功能主要用于研磨,而多年来,更多的文人墨客选用洮河砚、端砚、歙砚、澄泥砚,即“中国传统四大名砚”。
     制砚,是一门手工艺活儿。一凿一刻,沉淀的是匠人的时间和思念。谷山砚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有采石、选料、设计、雕刻、磨光等,其匠心独运之处在于设计。
      砚的设计要求“因石构图,因材施艺”,要充分利用石材的特质,这最能体现出手艺人的艺术审美与修养,还有创新能力。




       谷山又名云母山,顾名思义,采石场开采的石料以云母石为主。这种石材硬度值在3左右,太硬难以雕刻,太软又难以成形,谷山石可谓是‘硬一分软一分都不可’,正是做砚台的好材料。
       此外,谷山石的颜色接近墨色,摸上去有绸缎般的细腻感,而且石头上常有洒金、火焰纹、松花纹等增加美观度的天然花纹,这都是谷山石做砚台的天然优势。而形成这些花纹的铁、硫磺等矿物质在研墨的过程中沁入墨里,使墨色更显光泽。这也是米芾称赞‘发墨有光’的原因。
        一位80后的邵阳小伙雷运华追寻历史长河而来,重新拾起这一砚文化瑰宝,要让谷山石砚再度得到认可。
  85后的雷运华出生在邵阳,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雕塑系,学有泥塑、木雕、石刻多种技艺。对砚台的了解来于小时候爷爷写字时研磨,对雕刻的研究来于学校,对谷山砚的认知来于历史。谷山砚曾是湖湘四大名砚之一,却在现代已名声不显,少有人知。





  雷运华曾认真地探究了其中的原因,“民国时,受战乱影响,一大批谷山砚手艺人纷纷逃离长沙,另一部分则放弃制作,我的师傅正是如此。”而彼时的他一边研究其文化,一边开始寻找。
  毕业几年的雷运华仍是如此。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次偶然,雷运华在望城一位刻碑师傅口中问到了现在邓德安师傅的身份和住址,他的心中充满着火热的向往之意。
那是2015年7月的一天,邓德安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雷运华并得知其来意时的惊讶与不解。
他祖上在谷山长大,一直以采石、刻砚为生,后因战争流离,再到他这一代已不做谷山砚多年,儿女又不愿学雕刻,心中那传承的念头早已淡去。
       “我一开始不想教他,不愿意耽误他。但这个小伙子很有想法,和我讲了很多他的研究和追求,反复说谷山砚这种文化一定要有延续。我一想,也就答应了。”
        这位老师傅对此曾这样回忆道。






  雕刻的原理是相通的。雷运华是雕塑专业出身,后在湖南工艺美术馆五年一直从事雕刻行业,谷山砚的雕刻虽有差异,但于他而言却是不难,这也是他内心最为期盼的一件事。
     谷山石的硬度级为3,指甲硬度约2.5。雕刻时,一刀下去平滑无阻,雷运华说,“你刻完一刀,还想再刻一刀,一直刻下去。”这是他心中最有意思的一大乐趣。
  从邓德安手中接过谷山砚的传承后,雷运华走得一如师傅心中开始预料的那般艰难。  
      2014年,长沙市文物局在望城黄金镇进行文物查询拜访时,在黄金镇谷山西北一处山坳里发现了一处跨越千年的“谷山砚”采石场遗址。这一发现震动一时,但相应的,谷山砚采石场也成了文物遗址,想要从中再获取石材已不可能。
       从那时起,走街串户成为了他跟师父生活中的重要活动,到现在,谷山附近的十里八乡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有时在路基上,有时在房屋里偶然发现可用的谷山石,师徒二人都兴奋不已。
       或许石头也有灵性,很多人不了解它们的用途,它们就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真正了解它们的人的到来。
        雷运华四处拜访,寻找石材,常常有意外收获。有一次,他去附近一处农户家里做客,偶然间进到了这家人的厨房,看到对方腌制泡菜的坛子上压着一块黑乎乎的石头。职业敏感驱使他走近一看,居然发现这是一块雕刻好的古砚,他如获至宝,赶紧向对方出价买了下来。





      上等砚台用来压坛子,也让他越发觉得好东西容易“明珠暗投”,他也越发感觉到抢救谷山砚、传承谷山砚的紧迫感。
  一块粗糙的谷山石经过打磨最终蜕变成一件汇集文化、历史、艺术的综合性艺术品,雷运华的心,一如它,走过十二年的沧桑,走过雕琢,最后有着谷山砚的温润与细腻,也有着谷山砚的淡定和从容。
  在雷运华心中,在他查找过的谷山砚历史记载中,“谷山砚的发墨要好于洮河砚、端砚,但现在很多人不知道。”
  这种结论还来于一些书画家的评论,雷运华把谷山砚送过给他们体验。此外,这位谷山砚传承人还经常送作品参加一些展览,像望城文化艺术节、湖南农博会、深圳文博会等。
  反响不错,但现实的是,雷运华他们显然没有那个经济实力参展,“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实力去推广,或通过自己的渠道去送作品,或给名家们体验。”话听起来沮丧,雷运华的脸上却是淡然。




  他也在着手带谷山砚的学徒,“要让谷山砚更好地传承下去,至少在我们这一代不能断。”雷运华顿了顿,继续说,“我们也在想,并不是让这种文化产生多大经济效益,而是传播它,现在很多人可能不用,但必须要让大众和下一代认识这个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包括正确认识它在历史上的价值。”
       找准了方向,雷运华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不是一个单纯的手艺人,更像是湖湘传统老手艺的传播者和推广者,与石头交心,去发现去传播谷山石砚的语言。
        因为醉心谷山砚,雷运华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专心注册了一家公司,专门经营谷山砚。离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不远。在他看来,笔墨纸砚是不分家的,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的书法底蕴,正好可以浸润他手底下的谷山砚,为他的创作带来灵感。
       路虽漫漫,但生命的精彩,在于像雷运华一般,每个人有各自为之拼命努力的追求;生命的璀璨,在于用有限的人生去追求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不到最后,谁都无法给出答案。
相关词条
闻艺热读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