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百科

匠人百科|玉雕艺术家陈皓:雕兰随笔

匠人百科|玉雕艺术家陈皓:雕兰随笔



        在南方,有一种玉兰,人们称之为白玉兰,其花如小指般粗细长短,花身洁白晶莹、玉骨冰肌;花香浓郁、沁人心脾。因为经常亲近,姻缘际会下,成了我雕刻创作的主要对象之一。用名扬天下的福建寿山石雕刻白玉兰,有着别具一格的美感,也成就了我的雕刻之路。
 

 
        回忆雕兰之路,也是一路风雨一路歌。我自1989年开始学雕刻,期间多有辗转,曾经放下刻刀站过车床、卖过电脑、当过老师、经营过公司……当再提起刻刀,已是七年之后。也曾刻过马、刻过弥勒,却总觉得难以超越前人,许是追求特立独行的个性,决定了此后的雕兰之路。刚开始的雕琢,也许是笨拙的,却是诚恳的。因善雕兰者甚少,能参考模仿的作品也少,于是整日对着画册、观摩素描,寻找儿时记忆里、家中小院内那棵白玉兰的影像,自画自琢。所雕白玉兰笔架或单朵白玉兰居然颇受收藏界好评,至此在各类奖项上崭露头角:《白玉兰笔架》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创意金奖;《玉兰花语》荣获第五届中国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大连)金奖;《报春》荣获2015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兰韵书香》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名石雕刻艺术展银奖;《白玉兰花挂件》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铜奖……

 
        白玉兰虽看似简单,然而要雕琢出其神韵、风采,却也不十分容易。所用石种通常是白色芙蓉石或汶洋石,石料要润腻但不能太透明,性不稳则体现不出白玉兰的质感;太透明又衬不出其高洁素雅。正所谓,好马配好鞍。因此,对于雕兰所用的石料,我往往十分挑剔。不是上好、匹配的石质,坚决不采用。然而再好再润的石料到了手中,也要有一个“相”的过程,常言道“一相抵九工”,对于白玉兰的雕刻也不例外。虽然白玉兰有其可以临摹的实体,但作为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将我们的思想、情感与颖悟,通过刻刀,赋予作品更鲜活的灵性。如果造型、线条不合理、不美观,就谈不上是一件完美的作品。
 

 
         那么,如何才能创作出好的造型呢?根据我多年的创作经验,我觉得白玉兰的造型艺术,总的原则是依石造型,结合花的线条与石的结构,合理安排整件作品的布局。所雕白玉兰花也并不是依样画葫芦,简单地把实体的白玉兰花描摹下来了事,而应有所取舍、有所强调、还有所创造,诚如诗云“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此外,还要根据画理,讲究虚实相结、远近呼应,夸张而不失法度,细腻而不陷纤媚。比如,创作白玉兰笔架时,因为白玉兰属常绿乔木,枝丫广展,呈阔伞形,若置于桌案,并不妥帖。因此,创作时往往将松柏枝干作为衬托,花的数量与大小也根据造型布局与审美的需要而定,让整件作品看起来疏密有致、繁简得当、清雅脱俗;让人在一方顽石上即可领略宋朝杨万里所作《白兰花》的风采:“熏风破晓碧莲苔,花意犹低白玉颜。一粲不曾容易发,清香何自遍人间。”
 

 
       白玉兰的雕刻技法并不罕见,大致为圆雕与镂空雕。这两种技法都要求我们懂得“取舍”。随着寿山石料越来越稀缺,尤其好的白芙蓉或白汶洋十分难寻,人们越发“惜石如金”。有的人只一味追求作品的商品价值,甚至为了迎合部分收藏者“贪大”的心理,对石料中某些不合理的部分或者在整件作品中不需要的乃至影响整个布局的“部分”,也舍不得剔除,生怕作品“缩水”。这样反倒失了艺术效果,成了一大败笔。我想,我们要用刻刀下的热情洋溢,才能深深打动赏者的灵魂,要把美学艺术理念贯穿于整个寿山石雕刻过程中,每一块寿山石都是一方不同的天地,每一朵花都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风景,让雕琢把这两者融合地更美,呈现出更加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来!

作者简介:
陈皓,福建省福州人,号石匠,别号左海刀客,师从郭祥魁,擅长圆雕。助理工艺美术师。2007年开始设计创作玉兰系列作品,获得市场认可,作品多次获国内各类奖项。2011年设立石匠工坊工作室。现为福州市寿山石行业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相关词条
闻艺热读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