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百科

一位心系传承的贝雕艺术家,陈金植

一位心系传承的贝雕艺术家,陈金植

        所谓的贝雕,就是用贝壳作为原料。贝壳的种类很多,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色彩和纹理也很美丽,有的还是很妙的反光体。贝雕就是选用这些有色贝壳,巧用其天然色泽和纹理、形状,经剪取、车磨、抛光、堆砌、粘贴等工序精心雕琢成平贴、半浮雕、镶嵌、立体等多种形式和规格的工艺品。贝雕巧妙的将人与海结合起来,贝雕是海的绮丽与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具有贝壳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国画的格调美。自古而来记载着人与海的故事,传达着人们对美好明天向往和期待。

       今天要说的是福建莆田的一位贝雕师,陈金植。陈金植,福建莆田人,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雕塑系,进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研修班。中国高级技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莆田市优秀人才、莆田贝雕专委会主任、海南省贝壳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莆田贝雕》代表性传承人、双艺雕刻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金植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获得了很多奖项。比如:2007年至今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大展,荣获作品有几十件金奖和多件银奖和铜奖,其中代表作有《念珠观音》、《心中有佛》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2015年作品《心中有佛》荣获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评比金奖;2015年作品《鸿运当头》荣获2015首届中华“国艺杯”展评会“最佳创意金奖”等众多的奖项。陈金植还有几项个人专利:012年5月由本人独立设计、创作的作品《小和尚系列》、《寿桃》、《笑口常开》经福建省版权局认定为著名作权人。2013年4月,由本人独立设计、创作的作品《义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外观专利。从陈金植的这些成就来看,陈金植真的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贝雕师,但是他依旧还是坚持的去学习,去提高自己。
        贝壳远在五万年前山顶洞人时期,就被穿成串链作为装饰。5000~6000年前,我国沿海地区及其附近岛屿,生活着众多的原始人群,他们依靠海洋生活,他们居住的地方都堆积有大量的贝丘,贝丘中有蛤蜊、鲍鱼、海螺、长蛎、玉螺等20余种贝类化石,还有许多贝壳上有钻孔,显然曾经作为装饰品使用。
        贝壳品种多样,大的象簸箕,小的象米粒,形态繁多,色彩各异,一个贝壳还可以磨出多层色彩。所以制作的工艺品,品种多,题材广。主要以花鸟、人物、山水、静物等为题材,珠光晶莹,古朴典雅,具有鲜明的装饰性和观赏性。品种有酒烟具,文具、台灯、发卡、瓶插、鱼缸、项链、首饰盒等实用工艺品,以及各种挂屏、座屏、屏风、圆雕等艺术欣赏品。把贝壳经过切割、拼接并粘贴,还可做成贝雕画。另外,贝雕可以开发为旅游纪念品,便于携带,深受游客钟爱。

        贝雕可以说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种工艺,这种工艺流传到至今,可见它的魅力所在。贝雕的制作也是很有考究的。贝雕的制作,关键在于因材施艺,所谓"材",即天然提供的材料,依势取形, 然后用堆、叠、联、粘等方法,制成成品。民间艺人对贝壳的运用,极其高妙:有斑痕的贝壳,锯成带疤痕的树木躯干;具有螺丝旋纹的贝壳,切成仕女的发髻;利用江瑶贝、银壳贝,制作树叶;利用海螺、鸡心螺的红色作枫叶。还有,葡萄是用贝内层的紫色制作的,衣裙是利用江贝的层层纹理表现的。实在不行,才染上透明色。国画有多少种表现形式与构图,就有多少种贝雕画。装框后,灿烂华美,天然贝的组画能永不褪色。

        陈金植曾说:“贝雕是我们莆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贝雕这门技艺发扬光大是每一位贝雕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致力于做贝雕行业的高端产品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从陈金植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不仅仅是为了做贝雕而去单纯的去学习,他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可见陈金植是一位很有社会责任感的贝雕师。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而我们也不能把我们的根源抛弃,我们就应该学习陈金植身上的那种精神,为了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而学习,为了发扬传统文化而去努力。这个时代就需要这样的人才!
 
 
相关词条
闻艺热读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