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祥伟,出生于著名画家张大千的故乡四川内江,四川内江环境优美,艺术文化氛围浓厚。1997年尤祥伟初中毕业后,对于自己的前途,他感到一片迷茫。家里送他来了四川凉山州西昌石雕厂做学徒,他天资聪慧,手巧灵活,厂里的师傅都夸赞是个雕刻的好苗子。
石雕是中国民间雕刻艺术之一。石雕技法丰富多样,精湛圆熟,又在发展过程中广纳博采,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 他陶醉在其中,每日没夜的研究雕刻的技法。由此他一步一步的走上了工艺美术的道路。
因为偏爱人物雕刻,厂里唯一的一位人物雕刻师傅便成为了他的启蒙老师。这位老师是厂里的老师傅,阅历丰富,耐心细致,他经常教导学生学石雕先学做人,人品好作品才好,用人的思想贯穿雕刻作品,作品才能有生命力,这句话深深的扎根于他的脑海中。伴随了他整个雕刻生涯。
2000年,家里推荐他参军入伍,他暂时放弃自己深爱的雕刻事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
参军之后,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根雕事业,常常拿着作品把玩,并常常研究关于雕刻的书籍。转业之后,2013年,有幸认识中国根雕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周文龙。他重新开始学习根雕技法和创作,这一学便是三年。这三年间,大师谆谆教导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很多不足,让我目光再次拉远,人生定位再次提升。
他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缺一不可,多读、 多看、多品,多结合身边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都可以作为产品的创作源泉和灵感。通过三年的努力,大师也通过三年的考察正式收他为徒,他正式为中国鹰王(师公姜翔羚大师),中原鹰王(师父周文龙大师)门下入室弟子。
近年来,随着接触面的增大和对作品认识的不同,越发感觉自己的压力和不足。在今后的雕刻创作过程中他将继续虚心学习,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雕刻作品始终。
关于雕刻,他相信,艺术一直在进步,而且永无止境。他将一直在路上。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是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玉雕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玉器。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
根雕,是一种雕刻方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
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匠人百科
微信“扫一扫”浏览